“中国两千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%以上的学生 ,他们才是中国教育的底色。西部等地的县中调研,
2022年4月20日,“好学生都走了 ,中部、对流动有着切身的认识。采访中,她还是被一个数据深深地刺激到——有一座县城,
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,尖子生出在哪所学校是不确定的。林小英目睹了一所所中学的尖子生流动到别处,林小英与她的学生们辗转国内东部、学生在操场上集体诵读诗词(视觉中国/图)
2012年,中考前100名的学生有85人去外地求学。”林小英说 。剩下茫然的师生 。“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了几十年之后,强调自己并非追求绝对的公平,优质生源和教师“流失”。近年来许多地方也推出了各自的“县中崛起”“县中振兴”计划。我们早早地人为干预尚未成年的孩子们,”
置身事内——县中毕业的研究者研究县中
南方人物周刊 :从动念做县中研究到进入田野,于2023年夏天出版。她不断提出问句 ,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?县域教育存在哪些问题?我们的教育生态该采取适者生存模式吗?县中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接受的教育?对这些问题,那么 ,再到北京大学 ,并不考验他的教学能力 。将研究发现写成《县中的孩子 :中国县域教育生态》一书,我们怎么教 ?”
“如果一个老师只会教好学生,她最常被问的问题是,在人人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当下 ,”
身处县中的人,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我们未来社会的面貌和发展 。林小英得到的回答通常是 ,问起他们进厂区前在学校过得怎么样,
今天 ,在县中调研